
相信每一個人都曾經「MK」過,不過根據官方定義,要成為正宗「MK」的條件也不少。大家不如齊齊細數一下,那些年的自己究竟有多「MK」?
「MK」的緣由
「MK」代表英文「Mong Kok」,即「旺角」。旺角從前是黑社會「搵食」之地,他們在區內靠召妓場所、的士高、夜總會等賺取收入。通常黑社會人士為了在一群年青人中突顯身份,都會在服飾上有特別的裝扮,使他們看起來特別「有型」,由此建立特殊的個人形象。早期「MK」的打扮,大多參考外國或日本潮流,所以你應會發現典型「MK」的造型與日本的牛郎有幾分相似。不過這只是仿傚,他們的特異裝扮始終還是帶着香港獨有的「MK」味,只要有這種扮相的人在旺角一帶出現,就會被稱作「MK仔」、「MK女」。
亦因如此,這種潮流影響了一些非黑社會的年青人,從而引申了一群非黑社會卻有「MK」打扮的「MK人」。
正宗「MK」要有甚麼特質?
1. 將頭髮染成較鮮艷的顏色,尤以金色最為符合
2. 身上有多個紋身
3. 兩邊耳朵總共有超過兩至三顆耳環,有鼻環及舌環更符合
4. 說話時充斥大量無謂的粗口,不理場合大叫大笑
5. 煙不離手
6. 會自創潮語,縮寫,如「尖咀」、「花街」
7. 現實中有許多契哥契妹,Facebook中亦有很多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姊妹
8. 經常以錯別字與感性詞作為社交媒體的帳戶名稱,如「一生醉愛」、「忘了愛」、「堅系軒少」等
9. 髮型誇張,尤以「遮眼斜瀏海」、「箭豬頭」最為符合
10. 經常對著鏡子自拍
11. 盲目追祟名牌